今天刷到NBA最新收入榜时,我盯着榜首名字愣了两秒——斯蒂芬·库里,那个12年前带着“瘦弱控卫”标签进入联盟的“萌神”,终于在37岁这年,把勒布朗·詹姆斯霸榜11年的“NBA收入最高球员”头衔,稳稳接了过来。
根据《福布斯》统计,库里本赛季税前总收入高达1.596亿美元(差不多11亿人民币)——其中5960万来自勇士队的薪资合同,剩下的1亿全是场外收入:安德玛旗下的Curry Brand卖得火爆,加上投资、代言,光这一块就比很多巨星的总薪资还高。更让人意外的是,连续11年稳坐第一的詹姆斯,今年以1.376亿美元(薪资5260万+场外8500万)降到了第二——这是他自2014-15赛季以来,第一次从收入榜顶端退下来。
消息一出来,球迷群里立刻炸了:有人翻出库里2013年和安德玛签的“10年1.5亿”合同,调侃“当年安德玛赌他能火,现在看是库里让安德玛赚翻了”;有人替詹姆斯可惜:“11年垄断已经是神话了,就算今年第二,1.376亿也没几个人能碰得到”;还有人盯着top10名单感叹:“杜兰特第三拿1.043亿,字母哥第四9910万,连勇士队的巴特勒都排到第八了,现在球员的商业价值真是卷到没边。”
其实库里能登顶,早有伏笔。从2009年进入联盟,他用三分球把“控卫”的定义彻底改写——4次总冠军、2次MVP、历史三分王,这些赛场荣誉让他的个人IP比任何广告都管用;而和安德玛的深度绑定、对科技公司的早期投资,又让他的商业价值在赛场外持续发酵。就像网友说的:“库里的钱,是三分球投出来的,更是IP养出来的。”
再看这份收入榜,除了库里和詹姆斯,年轻球员的身影也越来越显眼:24岁的安东尼·爱德华兹赚了6560万,27岁的塔图姆赚了7910万——他们的场外收入虽然不如库里,但已经在慢慢追上。有人说这是“小球时代”的红利,有人说这是商业生态的进化,但说到底,能站到顶端的人,永远是那些既能在赛场持续输出,又能把个人价值最大化的人。
37岁的库里,没有像很多球员那样在这个年纪下滑,反而在赛场和商场都保持着顶级状态。就像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的:“我从来没想着要赚多少钱,我只是想把球打好,把该做的事做好。”而这份收入榜,不过是“做好事”的副产品罢了。
现在再看联盟,库里的时代还没结束,詹姆斯的传奇还在继续,年轻球员们正踩着他们的脚印往上爬——而这大概就是NBA最迷人的地方:永远有新的故事,永远有新的“第一”,但不变的,是对“更好”的追求。
就像有球迷留言说的:“库里的成功,不是‘取代’詹姆斯,而是用另一种方式证明——能持续赢的人,从来都不会只靠一种本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