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6点半,河南鹤壁三家村的村委食堂飘出火锅丸子的香气。75岁的胡多之攥着不锈钢碗站在队伍里,和旁边的老姐妹唠:“今儿这丸子是郑州企业捐的,昨天还是烩菜呢,小芳说要换着花样让咱们吃好。”队伍里的老人有的拄着拐杖,有的抱着小孙子,眼神都往厨房门瞅——穿粉色围裙的张桂芳正端着锅往外走,看见胡阿姨就喊:“姨,您往前站,我给您多舀俩丸子,热乎的。”
这是三家村最寻常的傍晚,却是张桂芳5年前不敢想的画面。2020年冬天,24岁的她刚从天津农学院毕业,正经营着民宿,突然接到山城区委组织部的电话:“村里要选支书,想请你回来试试。”她咬着牙答应,“那时候觉得自己是‘回村干大事’,结果第一天就傻了——村委办公室的窗户破着洞,账本上欠了百万外债,村里的路坑得能崴脚,老人连个聊天的地方都没有。”
张桂芳的“破局”从一面墙开始。2021年春天,她和村两委凑钱请画师,把主干道的墙画成“农耕图”“全家福”。没想到有游客拍了视频发网上,三家村“小火”了一把——有人来打卡,有人问“这村在哪”。但真正让村子“出圈”的,是2023年她发的第一条抖音:“回村前朋友说村支书工资高,结果我回来发现,村里连买粉笔的钱都没有。”背景是田埂上的麦苗,她扎着马尾,说话直来直去,这条视频居然爆了——9000多万播放,50万粉丝涌进她的账号“97村长小芳”,评论区全是“姑娘,你太真实了”“我老家也求带飞”。
流量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三家村的“窗”。徐州企业送来了农机,帮着收麦子;浙江老板来种蜜本南瓜,让村民在家门口打工,一年赚30多万;郑州的爱心企业捐了按摩椅,放在日间照料中心,老人没事就去按按腰。张桂芳带着老人去北京看,去青岛看海,还给60多岁的叔叔阿姨拍了人生第一套婚纱照——胡多之穿着白婚纱,攥着红玫瑰,笑得眼泪都出来:“活了一辈子,没想到能穿这个。”
但流量从不是“万能药”。张桂芳试过直播带货卖村里的小米,有网友说“10块钱一斤太贵”;有人质疑她“借村支书身份博流量”,甚至堵在村委门口问“你是不是吃回扣”。她也会丧——有次加班到凌晨,坐在村委台阶上哭,突然看见胡阿姨端着热粥过来:“小芳,别熬坏了身子,俺们都等着吃你做的饭呢。”
现在的三家村,早不是当年的“留守村”:村口的坑塘修建了儿童游乐场,晚上路灯亮得像星星,老人在食堂吃热饭,孩子们在广场跑着喊“小芳姐姐”。张桂芳的抖音还在更,内容还是村里的日常——“给爷爷奶奶做蛋糕”“三家村的美食大赛”“‘疯’起来的60岁”。她从没想过当“网红”,“账号归村集体,收益全用来办事。流量不是爆款,是照进村里的光——让老人不孤单,让孩子有盼头,让村民知道,咱们的村子也能被世界看见。”
傍晚的风里,食堂香气更浓了。胡多之端着碗坐在台阶上,看着远处的路灯对张桂芳说:“小芳,你看这灯,亮得很。”张桂芳笑着点头,转身去给刚到的记者拿水——围裙上沾着面粉,嘴角的笑像村里刚开的桃花,和五年前一模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