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5日晚7点,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实时数据传来消息——当天19时的北京空气质量指数(AQI)达到213,进入五级重度污染水平,首要污染物明确为PM2.5。这一结果由界面新闻于当晚19时24分从上海发布,数据直接来自权威监测部门,迅速引发不少市民关注。
对于北京市民来说,“空气质量指数”是日常关心的生活指标之一,而“重度污染”的标注总能触动大家的神经。213的AQI数值,意味着空气中PM2.5浓度已积累到需要警惕的程度——这种细小颗粒物易附着有害物质,对老人、儿童等敏感人群更不友好。尽管目前暂无污染成因的详细分析,但数据本身已经传递出清晰的信号:当下的空气状态需要做好防护。
截至发稿,北京的重度污染状况仍在持续。社交平台上,不少网友自发分享提醒:“下班路上明显觉得空气闷,口罩得戴严实”“晚上尽量别开窗户通风”。这些朴素的交流里,是普通人应对环境变化的本能反应,也藏着对健康最实在的在意。
其实不止北京,进入秋冬季节后,北方城市的污染物扩散条件常受天气影响。此次监测数据的发布,既是一次现状通报,也是对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醒——面对污染天气,做好个人防护,就是对自己和家人最简单的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