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菲律宾马尼拉的贫民窟里,32岁的玛丽蹲在塑料棚子前,用旧毛巾擦着女儿的照片。照片里的小丫头有着浅棕色卷发,嘴角沾着奶渍,眼睛亮得像马尼拉的星子——可她永远停在了1岁零3个月。“要是他能给点钱,孩子不会因为肺炎没钱治,走得这么急。”玛丽手指摩挲着照片边缘的折痕,声音里带着颤:“他留的字条说‘想找我就来韩国’,可上面写的是‘韩国、18岁、你信吗?’,我连他真名都不知道。”

玛丽的故事,是菲律宾5万名韩菲混血儿的共同伤痛。这些孩子的父亲,大多是21世纪初赴菲学英语的韩国人——那时韩国掀起“英语培训热”,菲律宾因学费低、语言环境好,成了很多人的“性价比之选”。他们中有的是职场人,有的是留学生,带着“学英语”的目的来,却在和当地女性恋爱、导致对方怀孕后,选择“消失”:有的留下一张轻佻的字条,有的直接买机票回国,有的甚至拉黑微信、换了手机号。

让这个群体走进公众视野的,是韩国公益组织“解决抚养费的人们”发起人具本昌。2019年,他在马尼拉街头碰到哭到虚脱的玛丽,才知道这个妈女儿刚因没钱治病去世。“我问她孩子爸爸的信息,她翻出那张字条,上面的字比刀还扎人。”具本昌说,从那时起,他决定把目光对准这群“被遗忘的孩子”。

今年10月,具本昌做了件“冒险”的事: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失联韩国父亲的照片。“10月23日第一条,是个穿格子衬衫的男人,对应2010年出生的女儿;10月25日第二条,是戴棒球帽的男生,他的儿子已经10岁了。”让他意外的是,不过一周,就有3个“消失的爸爸”主动联系了当年的伴侣:“他们说‘怕照片被同事看到’,但至少肯坐下来谈抚养费了。”

可这份“效果”,是无数次碰壁后的无奈选择。“要找韩国父亲,得有护照号或手机号,但他们同居时根本不说真话。”具本昌翻着手里的求助信,里面全是模糊的线索:“有的说自己叫‘贤宇’,有的说‘住在首尔江南区’,可韩国同名的人有十几万,江南区有几十万人口。”在咨询律师、调查双方情况后,他才决定用“公开照片”这个“最后的办法”:“我们会先警告对方,如果不回应再公布,而且公布的人都不是真没钱——有的在韩国有稳定工作,有的开了小店。”

这份“冒险”也曾让具本昌付出代价。2024年,他因公开拖欠抚养费者信息,被判缓刑并罚款100万韩元(约合5000元人民币)。“有人说我‘侵犯隐私’,有人说我‘煽动情绪’。”具本昌摸着办公桌上的儿童玩偶(那是玛丽女儿生前的玩具),声音沉下来:“可当我看到孩子因为没钱打疫苗发烧到抽搐,当妈妈抱着孩子尸体哭到晕过去,我想问:‘隐私重要,还是孩子的命重要?’”

约5万名韩菲混血儿寻找失联父亲

更残酷的是,这些孩子的困境,源于“时代的病灶”。菲律宾社会学家桑托斯研究发现,涉事韩国男性多为30-40岁,而菲律宾女性多是16-25岁——“她们有的刚高中毕业,有的在餐厅打零工,根本没能力单独养孩子。”在马尼拉的“韩菲社区”,很多孩子连学都上不起:公立学校要交学费,私立学校更是奢望。12岁的杰里米爱踢足球,可他的球鞋是捡来的,鞋尖磨出了洞:“妈妈说等爸爸寄钱,就给我买新的。”可他不知道,爸爸早在他出生第三个月,就把妈微信拉黑了。

“我们不是要‘搞臭’谁。”具本昌指着组织网站上的标语——“保护儿童生存权,是最基本的正义”,“如果那些爸爸能拿出一点责任,哪怕每月给几百块,孩子就能多喝一瓶牛奶,多打一针疫苗。”对于质疑的声音,他也有自己的坚持:“我理解隐私的重要性,但当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时,我们得先接住最底层的‘碗’。”

具本昌的账号每天能收到几十条求助信息,有的来自菲律宾,有的来自泰国、越南——那里也有类似的“跨国失联父亲”问题。“这不是一个国家的事,是所有为人父母者的责任。”他翻出最新的消息:“具先生,我是去年公开的棒球帽男,抚养费已经打过去了,能删照片吗?”具本昌回复:“可以,但你欠孩子的,不是钱,是‘爸爸’的样子。”

马尼拉的黄昏里,玛丽把女儿的照片贴在棚子墙上。风掀起照片的边角,里面的小丫头笑得依旧灿烂。“宝贝,今天有个韩国叔叔说,会帮我们找爸爸。”玛丽摸着照片,声音轻得像落在花瓣上的雨:“等你长大,就能见到他了。”

而在首尔的深夜,具本昌还在整理新的求助信。办公桌上的台灯亮着,照在他手里的纸条上——那是玛丽女儿父亲留的,上面的字已经模糊,但“韩国、18岁、你信吗?”这几个字,依然清晰得刺眼。他拿起笔,在信纸上写下:“下一个要找的,是那个穿蓝色T恤的男人,他的女儿今年7岁,还没见过爸爸。”

窗外的首尔街头,霓虹闪烁。有人在咖啡厅里谈生意,有人在便利店买夜宵,可在几千公里外的菲律宾,有个妈妈正抱着女儿的照片,等一个永远不会兑现的“承诺”;有个孩子正盯着捡来的球鞋,盼着“爸爸”能寄来一双新鞋。

约5万名韩菲混血儿寻找失联父亲

这些被搁浅的童年,需要的不是“声讨”,是“看见”——看见那些孩子的眼睛,看见那些妈眼泪,看见“为人父”最基本的责任。就像具本昌说的:“当我们谈论‘热点’时,别忘了,每个数字背后,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,在等爸爸说一句‘我来了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