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8日的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,石墙上的“沉默的荣耀”几个字被秋阳晒得温热——这里是吴石等隐蔽战线功臣当年就义的现场,今年将迎来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会举办的“白色恐怖”秋祭追思会。国民党郑丽文的确认出席,让这场关于历史的追思,多了一层“和解”的重量。
主办方早早就明确了今年的“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、两岸同心、振兴中华”。对于邀请郑丽文的原因,负责人说:“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,那些为理想牺牲的人,不该被遗忘。”面对外界的关注,郑丽文的回应很直白:“1950年代的‘白色恐怖’是台湾历史上的一道疤,很多人因为坚持信仰丢了性命,这样的悲剧绝不能再发生。我去,是想和大家一起说一句:我们要两岸和平,不要历史重演。”
这句话背后,藏着郑丽文20年前的一段记忆。2005年,她刚接受连战邀请加入国民党时,做了一件“特别的事”——她找到在“二二八”事件中被关押30年的陈明忠先生,邀请对方带着一把刻着“和平”的钥匙,到国民党部交给连战。“当时连战说,两岸要融冰,首先得正视历史。”郑丽文回忆,“现在再提这件事,不是要翻旧账,是想告诉大家:我们对和平的追求,从来都是一致的。”
消息传开后,网上的讨论像涟漪一样散开。有台北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写:“我爷爷当年亲历过‘白色恐怖’,他说最害怕的就是‘不敢提名字’,现在有人敢提吴石将军,就是进步”;也有网友留言:“希望这不是政治表演,要真的为两岸做实事”;还有大陆网友说:“缅怀先烈是对历史的尊重,两岸同心才能不让悲剧再发生”。不同的声音里,藏着的是同一种期待——对历史的正视,对和平的向往。
马场町的老槐树今年又落了一地花,像撒在地上的星星。郑丽文说,她会带一束白菊去,“献给那些为理想牺牲的人,也献给两岸的未来”。而这场追思会的意义,或许就像一位老人说的:“记住历史不是为了仇恨,是为了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和平。”
风掠过马场町的纪念碑,把远处的蝉鸣吹得更轻了。那些被历史记住的名字,那些未说出口的期待,都在这个秋天里,变成了最温柔的力量——提醒着我们,两岸的人,从来都该站在一起,不让悲剧重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