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两点,上海某写字楼下的曼玲粥店依然亮着灯。外卖骑手匆匆取走最后几单海鲜砂锅粥时,店长王姐的手机弹出一条提示:\"会员张先生充值500元,本月累计复购21次。\"这间30平米的小店,单日最高流水突破3万元,秘诀就藏在那些冒着热气的砂锅背后。

 粥店如何玩转新消费时代这6个营销策略让顾客主动上门

## 一、产品即内容:把一碗粥做成社交货币

美团《2023餐饮消费趋势报告》显示,18-35岁消费者在选择粥品时,\"拍照好看\"已超越\"分量足\"成为第三大考量因素。杭州的\"粥小满\"品牌深谙此道:用景德镇定制的青花瓷碗盛装桃胶雪燕粥,搭配竹制托盘和干冰雾气,让顾客自发传播的短视频点赞量平均超过5000次。

产品创新维度正在发生根本转变:

- 功能型迭代:引入药食同源概念,推出助眠的酸枣仁茯苓粥、护肝的葛根枸杞粥

- 场景化组合:针对健身人群推出\"蛋白质套餐\"(鸡胸肉粥+溏心蛋+西兰花)

- 仪式感营造:北京某高端粥店推出\"开粥仪式\",服务生现场揭开密封瓦罐时的香气冲击

## 二、场景破壁:从早晚餐到全天候经营

传统认知里,粥品是早餐和病号饭的代名词。但深圳的\"粥星星\"品牌通过三项改造,将坪效提升300%:

1. 早餐快线(7:00-10:00):扫码预定的自提柜系统,30秒完成取餐

2. 午间轻食(11:00-14:00):搭配沙拉和粗粮的商务套餐

3. 深夜食堂(22:00-3:00):现熬砂锅粥+烧烤组合,客单价提升至68元

场景延伸带来意想不到的增量。郑州某社区粥店在儿童游乐区设置\"宝宝粥厨房\",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亲手制作水果粥,带动家庭客群消费频次增加2.7倍。

## 三、流量裂变:线上线下融合的精准打法

广州的\"如轩砂锅粥\"在抖音本地生活榜单持续霸榜,其运营总监透露核心策略:

- 私域蓄水:每单外卖附赠\"加店长微信领8元券\"卡片,沉淀12万精准用户

- 裂变机制:开发\"拼粥神器\"小程序,邀请3位好友组队可享半价

- 数据反哺:通过订单分析发现,周五晚间的情侣订单占68%,针对性推出\"双人浪漫套餐\"

线下门店同步升级体验点:

- 等位区设置自助粥品台(免费试吃新品)

- 餐桌扫码出现AR动画,讲解粥品熬制工艺

- 每月8号\"会员日\"开展熬粥教学体验

## 四、情感溢价:温度经济的落地实践

成都的\"粥婆婆\"品牌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,其创始人\"我们卖的从来不只是粥。\"他们做了三件触动人心的事:

1. 为独居老人设置\"爱心窗口\",80岁以上长者免费续粥

2. 外送订单附带手写便签(天气预报+养生建议)

3. 发起\"捐粥行动\",每售出10份粥就向环卫工捐赠1份

这些举措带来的不仅是好评率99%的店铺评分,更让门店成为社区的情感连接点。有顾客留言:\"每次喝到桂花莲子粥,就想起奶奶的味道。\"

## 五、会员体系的游戏化改造

上海嘉和一品粥店的会员运营堪称教科书:

- 成长机制:设置\"粥小白→粥达人→粥神\"等级体系

- 权益设计:晋级奖励包括厨艺课程、食材盲盒、熬粥黄金时段预约权

- 社交货币:开发虚拟勋章系统,分享到朋友圈可兑换实物奖品

这套体系使会员月均消费频次达到6.8次,储值卡沉淀资金超2000万元。更妙的是,他们将会员消费数据与新品研发结合——当发现30%的会员常点\"去糖\"选项时,快速推出无糖系列粥品。

## 六、跨界联动的降维打击

长沙网红品牌\"米鲜粥铺\"与茶颜悦色联名推出\"粥茶套餐\",单日销量破万份。更值得关注的是与社区药房的合作:

- 购买感冒药可领取\"姜丝葱白粥\"优惠券

- 孕妇建档赠送\"孕期营养粥\"体验装

- 联合中医馆推出\"把脉定制粥方\"服务

这种健康场景的深度绑定,让粥品从单纯的餐饮升级为健康管理方案,客单价提升至45元,复购周期缩短至3.2天。

## 未来战场:从餐饮店到生活方式平台

当粥店开始卖周边产品(定制砂锅、食材礼盒),当会员体系能够兑换家政服务,这个传统品类正在突破想象边界。某资本机构调研显示,具备社区属性的粥店估值比普通门店高3-5倍,因其具备:

- 高频次消费的入口价值

- 家庭消费的场景延伸空间

- 健康食品的升级潜力

下次路过街角的粥店,或许该重新审视那锅沸腾的米粥——它可能是离消费者最近的健康管家,是社区的温度枢纽,更是新消费时代的超级触点。你的粥店,准备好打破砂锅问到底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