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号下午三点,花莲光复乡大华活动中心的玻璃门被撞得砰砰响——原本该讨论“堰塞湖受灾区重建特别条例”的会议室里,已经乱成了一锅粥。

无党籍议长张峻攥着一张皱巴巴的“灾民签到表”闯进来时,傅崐萁刚说到“今年年底完成30%重建”。张峻把表格摔在傅崐萁面前,塑料桌板被拍得颤了三颤:“你自己看看,这里面有几个是真正的灾民?我们村20户受灾户,没一个收到通知!”

傅崐萁的麦克风差点滑掉,他指着张峻的鼻子吼:“你少在这里装正义!当初支持绿营罢免我的是你,现在带人造谣的也是你——黑道现行犯,信不信我让警察把你拷走!”旁边的郑天财赶紧站起来拉傅崐萁,可张峻已经转身对着灾民喊:“大家进来!今天非要讨个说法!”

几十名灾民挤在狭窄的会议室里,有人举着被水浸过的户口本,有人拽着工作人员的袖子哭:“我家房子在山脚下,上次暴雨又漏了,你们说‘等工程’,等了半年连个桩都没打!”“赔偿款拖到孩子的学费都是借的,你们有没有点良心?”

穿藏青色T恤的阿伯气得直跺脚:“我不是来帮谁骂人的!我就想知道,那座堰塞湖到底会不会垮?要是再下雨,我们是不是又要跑上山躲?”他的话让场面突然静了一秒,连张峻都收起了刚才的火气,低头摸了摸阿伯的胳膊。

其实在场的人都清楚,这出“骂战”里藏着“政治账”——张峻虽说是无党籍,可从今年支持罢免傅崐萁开始,两人的梁子就结下了。今天的“没通知灾民”,更像一根导火索,点燃了积压已久的矛盾。

但最该被看见的,从来不是谁的“政治恩怨”。散场时,我看见几个灾民蹲在走廊的台阶上,拿着手机翻去年受灾的照片。其中一个穿校服的小女孩说:“我想回学校上课,以前的教室窗外能看见山,现在只剩一堆石头。”她的声音很小,却比刚才的骂声更让人难受。

座谈会的意义,本来是“让灾民说话”,可今天的会议室里,灾民的声音被骂声盖过了。傅崐萁说“重建需要时间”,张峻说“要监督政府”,可没人问一句:“灾民需要的,到底是‘时间’还是‘一句准话’?”

傍晚的风裹着山上的雾气吹进来,灾民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街角。我望着会议室里翻倒的椅子和散落的文件,突然想起阿伯说的那句话:“我们不是来闹的,是想活着回家。”

希望下次再开这样的会,桌子上摆的不是“政治报告”,而是灾民的“愿望清单”——比如“想在冬天前住进临时房”“想让孩子有学上”“想知道堰塞湖什么时候能安全”。毕竟,重建的核心从来不是“谁赢了骂战”,而是“谁把灾民的事放在心上”。

台湾光复乡灾区重建座谈会气氛紧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