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3日傍晚,界面新闻从央视新闻获悉,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正式发布。这份承载着全党全国期待的文件刚一出炉,立刻在朋友圈、工作群里“刷屏”——从“十五五”规划的奋斗号召,到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”的明确表述,每一个关键词都精准击中了当下中国人的“关切点”。

作为跑了十几年时政新闻的老编辑,我最直观的感受是:公报里没有“空口号”,每句话都“贴地飞行”。比如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‘十五五’规划而奋斗”这句,早上在楼下早餐店吃小面时,卖面的张嬢嬢就念叨:“我家儿子明年要毕业,希望‘十五五’里工厂能多开点,找工作不用跑那么远。”其实张嬢嬢的期待,正是公报里“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”的底层逻辑——国家的规划从不是“纸上画饼”,而是把普通人的“小目标”拼成了国家发展的“大图景”。

更让我触动的是“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”的论述。“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”“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、思想引领力、群众组织力、社会号召力”,这些看似“宏大”的表述,其实藏在我们日常的“获得感”里:小区门口的“党员调解岗”把邻里矛盾化解在楼下,政务大厅的“跨省通办”让创业的堂弟少跑了三趟路,这些细节都是“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”的生动注脚——就像邻居李叔说的:“党把自己的事做我们跟着干就有奔头。”

对于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来说,公报里的“定心丸”更实在。在香港开茶餐厅的陈哥给我发消息:“‘促进香港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’这句话,比任何广告都管用,我打算明年在大湾区开分店,就等政策‘加持’。”而台北的媒体朋友小吴则在微信里说:“‘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、推进祖国统一大业’不是套话,是我们这些想回福建老家探亲的人的‘心底话’——毕竟,隔海相望的亲情,从来都断不了。”

其实读完整份公报,最打动人的是“凝聚磅礴力量”的共识。无论是“坚持集中统一领导”的“定盘星”,还是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”的“保障线”,或是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的“大格局”,所有内容都指向一个核心:把14亿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,朝着“十五五”的目标、朝着祖国统一的方向、朝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步步走下去。

就像我重庆老家的老父亲说的:“以前觉得‘国家大事’离自己远,现在才明白,公报里的每一个字都和我们的日子有关——孙子的上学问题、我看病的医保报销、你妹妹开的小超市的生意,哪一样不需要国家‘掌好舵’?”

这份公报,不是一份“冰冷的文件”,而是一份“温暖的邀约”——邀请每一个中国人,一起加入“十五五”的奋斗队列,一起守护港澳的繁荣稳定,一起期待两岸的团圆时刻,一起把“中国式现代化”的蓝图,变成家家户户的“生活实景”。

毕竟,所有的“大目标”,最终都要落进每一个人的“小日子”里;所有的“大方向”,最终都要靠每一个人的“小努力”去实现。而这份公报,就是给我们所有人的“指南针”——告诉我们,接下来的路,该往哪走,该怎么干。

四中全会公报:推进祖国统一大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