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去书店翻书的朋友,今天有个暖到心里的消息——咱们终于有了国家级的“阅读固定仪式”!
10月22日,大众日报公开发布批复:同意自2026年起,将每年4月的第四周设立为“全民阅读活动周”。这份落款10月16日的国函〔2025〕101号文件,算是给全国爱书人提前发了张“明年的阅读邀请函”。
其实这些年,我们一直试着把阅读“揉进生活里”:社区楼下的便民书架多了,地铁上捧书的年轻人多了,连小区亲子阅读角都成了周末“热门地”。但总有人说“缺个统一的机会,把大家拧成一股绳”——这次活动周,刚好补上了这个“仪式感缺口”。
目前活动还在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统筹筹备,但光是想想未来的四月就觉得期待:说不定你家附近的书店会有作家分享会,孩子学校会组织“亲子共读打卡”,连常去的咖啡店都能摆出“阅读角”。毕竟,阅读从来不是“一个人的安静”,而是“一群人的共鸣”。
上周在重庆图书馆采访,遇到位退休教师说:“现在孩子不缺书,缺的是‘一起读的氛围’。”而活动周的意义,就是把“一个人的书桌”变成“一群人的书桌”——当全国都在同一周里聊书、换书、分享书,那些藏在书页里的故事,就成了人与人最温暖的连接。
有人问“一个活动周能改变什么?”其实不用急着要答案。就像春天的风慢慢吹绿草地,当“全民阅读”从“号召”变成“固定动作”,当我们每年都有一周特意放下手机捧起书,那些文字里的力量,终会变成我们骨子里的从容。
明年四月第四周,你打算读哪本书?要不要提前列个书单,和全国读者一起,赴这场“文字之约”?
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